- 您所在的位置:
- 海南農(nóng)業(yè)品牌網(wǎng)首頁
- 萬寧農(nóng)業(yè)品牌首頁
- 品牌資訊
- 文章頁
萬寧北大村正在謀劃發(fā)展百香果種植產(chǎn)業(yè)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8-25 09:42:00 作者:
“綁蔓時留意一下腳底,看看有沒有積水,雨季到了,要做好果園的排水工作,不然會影響作物生長。”8月23日,在萬寧市北大鎮(zhèn)北大村百香果示范種植基地里,32歲的村民劉運明正和幾名工人一起為百香果苗修枝、綁蔓。
劉運明是該基地的技術員,受聘管理70畝百香果園,還為村里其他種植百香果的村民提供技術指導。很多人不知道,這位如今的百香果種植能手,兩年前還是一名存在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的貧困村民。
劉運明說,以前因為缺資金、缺技術,加上自己有些懶惰,每天都在“混日子”,沒什么上進心,“2014年被當?shù)卣袨榻n立卡貧困戶后,我仍覺得有政府幫我脫貧,用不著自己出力。思想觀念上還是沒有轉變過來。”
劉運明思想觀念的轉變,源于北大村駐村第一書記文彤明的幫助。2018年5月,文彤明從省農(nóng)業(yè)農(nóng)村廳來到北大村工作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村里的貧困戶,挨家挨戶了解情況。
文彤明說,在家訪中,劉運明流露出對成家立業(yè)的期盼,他便下決心要幫助劉運明走出困境,多次登門做其思想工作,漸漸調(diào)動了劉運明的脫貧積極性。
當時,北大村正在謀劃發(fā)展百香果種植產(chǎn)業(yè),劉運明主動找到文彤明,希望學習百香果種植技術。2018年11月,劉運明開始在百香果示范種植基地務工,負責澆水、除草、施肥等工作。
為了掌握種植技術,劉運明不僅在上班時間虛心向基地的技術員學習,還認真做筆記,下班后想起不明白的知識點還主動上網(wǎng)查詢。
憑著一份上進心和一股干勁,劉運明務工表現(xiàn)出色,薪資也隨之上漲,并于2018年底脫了貧。去年4月,政府幫扶他種植的3畝百香果迎來收獲期,百香果銷售收入達6200元。
通過種植百香果順利脫貧后,劉運明對生活有了信心。他在積極學習百香果種植技術、發(fā)展百香果產(chǎn)業(yè)的同時,也投入許多精力幫助身邊人。去年5月,劉運明因無償幫助村里其他農(nóng)戶種植管理百香果,被通報表揚,登上了北大村的“紅榜”。
“他還做了很多好事,參加村里集體勞動時,總是爭著報名。”文彤明說,由于劉運明的百香果種植技術越來越嫻熟,去年8月該村的百香果示范種植基地聘他為技術員,一個月工資4000多元。
去年,劉運明一家年收入接近10萬元,一躍成為村里的致富新星。最近有人給劉運明介紹對象,他笑著說:“我會繼續(xù)努力,種好百香果,賺更多錢,爭取早日娶到媳婦,過上更好的生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