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您所在的位置:
- 海南農(nóng)業(yè)品牌網(wǎng)首頁
- 文昌農(nóng)業(yè)品牌首頁
- 品牌觀察
- 文章頁
文昌:書香美德代代相傳鄉(xiāng)村文化氛圍更加濃郁
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28 11:37:00 作者:
輕輕地提筆,落筆卻是力透紙背。今年已經(jīng)74歲的文昌市東閣鎮(zhèn)美柳村村民邢福浩,如今喜歡在他的書齋里練字。“年少時要抱有求知之心,心恒則能成功,壯年時就要拼搏、努力,干出一番事業(yè),晚年時就應講究隨緣與靜,心態(tài)平和方得百年。”他說。
在文昌市東閣鎮(zhèn),提起邢福浩,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個名字。2004年,退休后的邢福浩從海口回到文昌老家,他積極參加文明生態(tài)村創(chuàng)建活動,不僅出錢出力,還自費辦起村內(nèi)第一個私人圖書室“百合齋”,被評為國家和省文明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建設示范點;他關心教育,鼓勵未成年人積極“讀書修德”,出資獎勵優(yōu)秀學生;他將自己家庭院里的運動場地和器材無償向村民開放,熱心幫助有困難的村民……
樂善好施
幫貧困村民成家立業(yè)
今年53歲的邢怡祝,幾年前還是東閣鎮(zhèn)美柳村里的困難戶,因為貧窮,40多歲了還討不到媳婦,居住的房子也是借別人家的。如今,他不僅蓋起了敞亮的鋼筋結構平房,還娶了媳婦,生活有滋有味。
“邢老是個好人,我一輩子難報他的恩情。”說起這些年的變化,邢怡祝發(fā)自肺腑地感慨。他口中的“邢老”便是美柳村村民們敬仰的邢福浩。
邢怡祝說,在他最困難的時候,是邢福浩幫他蓋起新房,還當“紅娘”做媒,為他介紹了妻子黃芳。最難忘的是結婚那天,邢怡祝身上的西裝都是邢福浩提供的,口袋里藏著邢福浩偷偷塞進的幾百元。
為鼓勵邢怡祝發(fā)展生產(chǎn)脫貧,邢福浩還自掏腰包購買檳榔苗、雞鴨和牛送上門。直到看著他們的日子蒸蒸日上,他才放下心來。
鼓勵讀書
一家培養(yǎng)3個大學生
說起邢福浩書香傳家的故事,村民們更是津津樂道。
事實上,邢福浩本人只讀了一年書,因家貧輟學后,他去工地當起了搬運工。但無論何時,他都喜歡讀書,干活間隙,一有空他便抓起書來讀。“干重活、累活,主要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。”邢福浩說,他一邊自己延續(xù)著讀書的習慣,一邊也在思考如何培養(yǎng)下一代,不讓他們重蹈覆轍。
閑暇的時候,邢福浩都喜歡拿一本書,當著孩子們的面看。孩子們就好奇地湊上去,慢慢地,讀書也成了孩子們的習慣。就這樣,邢家走出了3個大學生,讓村民們羨慕不已。
還記得大女兒阿惠出嫁時,兩句對話讓邢福浩感動許久。“我告訴她,你要嫁人了,我可沒有嫁妝給你啊。沒想到她回答,爸,你給我的嫁妝,我到現(xiàn)在都沒花完呢!”邢福浩感慨道,女兒口中的嫁妝,正是自己一直以來的教育所留給她的精神財富,女兒這么懂事,也證明自己長久以來的教育沒有白費。
創(chuàng)辦書齋
讓書香美德代代相傳
2004年,退休后的邢福浩回到美柳村。聽說村里考上文昌中學的孩子寥寥無幾,更是沒有幾個大學生,他想做點事情。他要把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推廣至村里。于是,他獨自出資將破敗不堪的祖屋修成了一間鄉(xiāng)村書屋。
邢福浩將書屋取名為“百合齋”,這里不僅擁有上萬冊圖書,還有乒乓球臺等文體設施。書屋建好后,年幼的孫子們沒空回來,但村里的孩子們絡繹不絕。
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學習興趣,邢福浩把祖屋布置成了教室的模樣,更在墻上寫下了一句承諾:凡是美柳籍在美柳、寶芳小學讀書考上文中者,獎勵2000元。
小小的村子沸騰了!邢福浩自己花錢建書屋,還要花錢獎勵孩子讀書,大家覺得不可思議。直到2008年,村里女孩邢紅英考上了文昌中學,邢福浩拉起橫幅,辦起了獎學金發(fā)放儀式,大家才真正相信了。從那時起,村里陸續(xù)有孩子領取獎學金,邢福浩都兌現(xiàn)了承諾。
閑坐書屋,邢福浩有時還領著孩子們讀《弟子規(guī)》。“還要繼續(xù)往前走,國家提倡鄉(xiāng)村振興,我也可以做點事。”邢福浩說,希望更多的孩子愛上讀書,讓書香美德代代相傳,鄉(xiāng)村的文化氛圍更加濃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