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您所在的位置:
- 海南農(nóng)業(yè)品牌網(wǎng)首頁
- 定安農(nóng)業(yè)品牌首頁
- 品牌農(nóng)業(yè)
- 文章頁
定安縣高林村,探花故里古村美麗如畫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7-03 16:49:00 作者:
高林村建村至今已有257年,全村有48戶253人。這里是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張岳崧出生地,一方水土三代功名:其次子張鐘彥登進士、四子張鐘秀中舉人、其孫張熊祥亦中舉人,堪稱“海南第一家”。前有水田,后靠青山,附近有近萬畝龍眼、荔枝、芒果、柑桔等熱帶水果,綠水映青山,充滿熱帶田園風光。“高林八景”中有圓勢嶺、掛榜山、香爐墩、大鼓坡、黑嶺、水壇井、獅子山、琴嶺。
高林村的人文古跡
定安龍湖鎮(zhèn)高林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,也是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張岳崧的故里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張岳崧于清朝嘉慶十四年(1809年)考中恩科殿試一甲第三名,是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。嘉慶皇帝為海南偏隅之地竟有人考得這樣高的名次而高興,特地手諭:“何地無才”。
張岳崧故居位于定安縣龍湖鎮(zhèn)高林村。張岳崧,系海南科舉時代唯一的探花,曾讓嘉慶皇帝大贊神州大地“何地無才”。官至湖北布政使(從二品)。他主持編纂《瓊州府志》,擅長書畫,是清代知名的書畫家,與丘浚、海瑞、王佐并譽為海南“四大才子”,是海南讀絕、吟絕、寫絕、忠絕“四絕”中的“寫絕”。
張岳崧故居有兩處,一處為出生之祖居,占地1500多平方米,今僅存有正屋1幢,為懸山式建筑。另一處故居,位于出生故居西南面,占地1200多平方米,四合院式結(jié)構(gòu),懸山式建筑,為張岳崧居官時所建, 今僅存正屋1幢,后屋1幢,兩側(cè)橫房2幢。故居西側(cè)建有張氏宗祠,為張岳崧晚年親自籌建,宗祠占地約1500多平方米,有完整的山門、前殿、正殿、廊廡。山門、前殿西廂及東廊廡圮損毀,其余尚存完好。故居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200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2008年被評為海南十大歷史文化名村。村內(nèi)民居依舊時模式而建,路巷全部用青石鋪設,修舊如舊,古樸自然。張氏后人秉承先輩遺風,尚學重教,人文蔚起,代代人才輩出。
高林村的建筑特色
行走在青石鋪設的巷道之中,村里一座座石頭瓦房,極具清代傳統(tǒng)建筑風格。高林村的建筑群,坐北朝南,依山傍水,整齊劃一,七縱三橫的巷道,規(guī)劃脈絡清晰,被認為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設規(guī)劃的村莊。
張岳崧的祖屋現(xiàn)存正屋一幢,一廳二房,屋后有小廚房一間。院內(nèi)張岳崧手植的玫瑰、木百合雖歷經(jīng)百年滄桑,如今依舊長勢茂盛,年年開花,芬芳淡雅。而張岳崧晚年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,坐北向南,據(jù)說原有三十六大小門,如今院墻、院門俱已敗壞,僅存正屋一幢,后屋一幢,兩側(cè)橫房兩間。院內(nèi)可散見廢棄的古礎、石柱等,院內(nèi)鋪有石磚,大多破裂不全,但整齊平坦,足見匠心。
張岳崧晚年親自籌建的張氏合族祖祠,建于1839至1840年間,具有典型清代風格。祠有山門(已毀)、前殿(已毀)、正殿、后殿、廊廡等。正殿內(nèi)存“進士”匾一塊、“探花及第”匾一塊、有駝峰木雕、張岳崧手書之陰刻木楹聯(lián)及張公墓碑石一塊。
去過的朋友這么評價TA
1)口一株百年榕樹舒枝展葉,旁邊成排的椰樹、檳榔迎風輕搖。檳榔樹下,勤勞的村婦在日井旁打水洗衣服,而與日井遙相呼應的是東邊兩三百米處山腳下的月井。日井井口圓狀,位于圓勢嶺下,距村莊百余步,涌泉清甜甘洌,為村人飲用井。月井在村口處,出村便見。井口為半月形,其功能為日常洗盥、飲畜之用。日月雙井,各司其職,功能分明,長年不枯。
2)前有水田,后靠青山,靜謐宜人,這里是海南唯一探花張岳崧的出生地,其次子張鐘彥登進士,四子張鐘秀中舉人,其孫張熊祥亦中舉人。
3)“書絕”不絕,在高林村,秉承先人遺風,精通書法者輩出,后人還熱衷研讀張岳崧的詩文、張家名賢的歷史事跡。
交通路線
從海口市出發(fā)——銀河路——義龍東路——海秀東路——海府路——國興大道——G9812海文高速——060鄉(xiāng)道——201省道——到達高林村
建議游玩:2-3小時
最佳季節(jié):四季皆宜
門票:免費
地址:海南省??谑卸ò部h龍湖鎮(zhèn)高林村